欢庆丰收,那达慕大会的特色及意义_传统欢庆丰收节日:新米节

星座

十二星座的月份表-星座运势查询每日更新:

那达慕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蒙古族人民在每年七、八月间举办的庆祝丰收的文体娱乐大会。在那达慕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热闹欢腾,令人流连忘返,那么那达慕大会有什么特色,又有什么意义呢?让传统节日为你介绍。

那达慕大会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一般为期五天,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那达慕是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着重要价值。

因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以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为了这天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景颇族文化里的新米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作为农业民族在稻谷成熟的这天,景颇族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久而久之变成了新米节,在民族文化中留下印记。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

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了,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打,接着把打出的稻谷炒干,舂成米。把新米和老米混合在一起做饭(老米还没有吃完,新米又有了,含有够吃够穿的意思)。蒸饭时,蒸盖上摆着谷穗;若是闰月过新米节,蒸盖上摆十三穗,不闰月则摆十二穗。

在吃新米时,先将准备好的干鱼、干老鼠、鸡蛋、新米粑粑、水酒洒到田里献地鬼,祈祷来年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蒸新米饭时,主人家的老阿爹向围着他的客人、家人唱起了稻谷的来源:从前,冒难(天地之神)把地上的稻谷全搬上天,人们只得吃芋头过日子。后来,狗从太阳居住的地方跑来,尾巴上还沾着不少稻谷。人们就拿狗尾巴上的稻谷作种,撒到田里,从此才吃上稻米饭。还唱种稻的全过程,传授生产知识。

袅袅炊烟飘散在湛蓝的天空,通红的火炭余热灼人,主人家的老阿妈把手洗干净,打开蒸盖。随着淡淡的蒸气向四方飞散,一阵扑鼻的清香溢满屋内,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深呼吸的动作,口水不知不觉地咽到肚子里去!这时,老阿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叶,用筷子将米饭一筷一筷地挑出放在青菜叶上,有几个亡亲就放几包,以此悼念先人。

祭祖完毕,只听老阿爹“瞰”地叫了两声,就看见一条摇着尾巴的狗进了屋。老阿妈从蒸笼里挑出一些米饭,放在狗面前给狗吃。直到狗吃饱,摇着尾巴出去后,全家人和客人才端碗理筷,尽情饱餐。家人一时回不来的,要留下一包新米,等回来后煮给他吃。

吃完新米饭,太阳落山了,滚圆明亮的大月亮爬上了山顶。这时便在寨子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火苗;中天,月光与火光相辉映。大家围着篝火,在象脚鼓和鋩锣的伴奏下舞蹈。男子挥动被火光照得发光的长刀,妇女在胸前上下左右摆动手帕,尽情歌舞,欢庆丰收的到来。

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用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的一个活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本期的那达慕带你去了解古老而神圣,那达慕大会的来历。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了,节日到来时,远近民众都要汇聚一堂,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也一道前来共襄盛举,真可谓是草原的欢乐盛会。而那达慕大会历史相当悠久,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节日礼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那达慕大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传统的礼仪流传至今,仍具有神奇的魅力,为现代的那达慕大会增添了历史的色彩。每一届那达慕大会都与往届一样,力求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独特的蒙古民族风情。

那达慕大会主席台前方要竖立三枚旗杆,其中有一面三角白底蓝边旗,上面写着“四子王部落楚古拉甘”旗帜,“楚古拉甘”蒙语意为集合或队列之意。三角旗白底、蓝边、蓝字。白色象征纯洁,蓝色象征宽广永恒,每当草原上举行集会、过节、假日等,都要插上这面旗帜,一直延续至今。

全副武装的九个蒙古武士骑着九匹白马,手举九个苏鲁锭,走在那达慕大会队列的最前面,苏鲁锭是蒙古族信奉长生天的“活化”和象征,哈乐(黑)苏鲁锭代表着强大的势力和权威,察干(白)苏鲁锭代表和平的象征,那达慕苏鲁锭队列习俗一般由9—13个组成,十三和九是吉祥的数字。

苏鲁锭祭台中央摆有大桌子,在蒙古人的习惯上,每当大型集会和开那达慕时,苏鲁锭祭祀和火的祭祀同时并列举行,祭祀用品有全羊、奶食、酒、炸棒棒等等,祭祀由民间有威望的老者主持,开始烧香火、烧柏树等香味植物以表示驱邪为洁。接着给苏鲁锭和火神供祀祭品,而后由老者带领唱《苏鲁锭桑》或《圣主桑》,最后在“达拉拉嘎”(叫好运)桶放入箭、奶食、羊胸等物品绕苏鲁锭台三周叫好运,祝贺美满幸福、成功。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