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指的是哪个节日

中国民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或者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那么七月十五是什么节呢?如果你想知道七月半是什么节日,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七月十五的哪些事吧!

  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民间也叫作七月半,或者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民间旧称鬼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农历七月称之为鬼月,七月十五称为七月半,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有的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在古汉语中,元与圆相通,中元节,乃是基于三元之说,所谓三元指的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日。商代以天干计时,周代以圭表测影计时,并进一步明确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具体时间,还定出了朔日与二十四节气同时并行的节日。即以月的朔望圆缺为记,朔为上日,为月之初,又称元日,正月的朔日谓之元旦,系一年之初第一个传统节日。望日月圆,为月之十五日,称之为七元节,系年之第一个望日,大庆大祭,后来发展成元宵节。盛夏的月圆望日为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初冬月圆望日为下元节(夏历十月十五日)。中元节的萌芽期一直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夏代甚至远古。远古时期,人们崇拜月亮,视月亮为时间、生命女神或男神,每逢月圆之夜都要载歌载舞举行庆典,也就是跳月。除了三元之外,我国八月中秋节也源于跳月。中元节还与我国上古时期迎四时之气、四时祭享先祖的礼俗有关。

  关于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装饭菜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孟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孟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

  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教徒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中元节的由来另一说是由古代祭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是用素食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度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中元节真的会见鬼吗

  有人说:七月半,鬼乱窜。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可是,为什么有人说看到过鬼呢?根据心理学来分析,大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错觉。错觉就是歪曲的反常的知觉。比方,一个迷信鬼而又胆小的人,他在黑夜里走路,就常会因为看一个黑影而吓得出冷污。其实,他所看到的也许是一棵被风吹动的树,或者是动物。由于他胆小,心慌意乱,把看不清的东西错认为是鬼。

  二,幻觉。幻觉和错觉不同,它是一种无中生有的知觉。例如,一个人生了重病,往往会无中生有地说鬼来拉他,这就是一种由幻觉产生的见鬼现象。因为人生了病,身体弱,精神不振,再加上他平时信鬼怕鬼,便产生一种怕鬼来勾命的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由于大脑神经紧张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结果就在大脑里凭空想出鬼的形象来。

  三、遗觉。我们看见了一种东西,常会遗留下一种印象,这叫做遗觉。比方,一个人死了亲人,他有时会在一刹那间好象看到了亲人。不懂得这个原因的人, 就认为这是见到亲人的鬼魂了。其实,这是过度思念亲人而产生的一种遗觉,四、暗示,暗示有他暗示和自暗示两种。有人曾经拿一瓶水对许多儿童说:这是一瓶尿。当他把瓶塞打开时,问大家有没有闻到臭味,这时大家都捏住鼻子说,好臭呀!好臭呀!这是一种他暗示。

  所以,一个人会不会见鬼,和自己是不是信鬼有很密切的关系。只要破除了自己头脑里的迷信思想,就不会见鬼。如有人在中元节瞎编乱造见鬼的事,切莫相信,以免上当。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