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日标志的意义_中国天眼通过验收 有什么用 对中国的意义

星座

十二星座的月份表-星座运势查询每日更新:

每年的5月19日被设为“中国旅游节”,这一天各地景区推出各种活动来吸引百姓走出家门,努力学习和生活之余也该放松下。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旅游日标志的意义。

为宣传国家设立“中国旅游日”的意义,2011年4月12日至5月2日,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中国旅游日”标志和形象宣传口号的活动。征集活动得到公众积极响应,在短短21天时间里,共收到应征函件近4000封,其中:形象标志设计方案420余件,宣传口号7000多条。应征作品主要来自29个省区市、台湾地区和加拿大。投稿人最大年纪83岁、最小19岁,投稿人大多为学生、教师、公务员和退休人员等,旅游从业人员也占一定比重。

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甲骨文“旅”字的变形与方形的印鉴外轮廓,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根”与“植”的关系,为“中国旅游日”注入了更加鲜明的文化色彩,在延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视觉意象,符合现代人日益发展的审美需求,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变形的“旅”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旅游场景: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的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这有着强烈的具象化意义和象征,突显了“中国旅游日”的主旨与核心,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旅游,体现了“中国旅游日”的号召力、影响力。

同时,变形的甲骨文“旅”字暗含了“5.19”这组数字,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旅游日”的日期,让“中国旅游日”更加深入人心。

蓝绿颜色的运用,不仅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而且渐变的过渡处理让两个主体色彩自然融合,和谐大气。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着中国旅游蓬勃发展的朝气和生命力,以及中国旅游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谐、文明发展的主旨和理念。

同时,变形的“旅”字演化的游人们行走在蓝天绿地中,也体现了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境界,在注重环保与和谐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标注字体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隶书的“中国旅游日”及英文arial体“china tourism day”的中英文双语对照,在突显“中国旅游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视野与现代发展理念。

整个标志造型稳重,创意巧妙,色彩明快,旅游主题鲜明,日期深刻,具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和鲜明的感召力。

浩瀚的天空需要更好的望远镜来观测,而我国也为了能够更准确的观测不断在努力,而近日中国天眼通过验收?那么中国天眼通过验收有什么用呢?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吗?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吧!

中国天眼通过验收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11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中国天眼在哪里

“中国天眼”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20世纪90年代提出设想后,“中国天眼”历经论证、立项以及5年半的艰苦建设,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作为一项交叉学科的应用型研究,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低于4年,“中国天眼”团队经过2年的紧张调试工作,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2019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介绍,自试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运行可靠稳定,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高点。同时,“中国天眼”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目前探测到146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102颗已得到认证,取得阶段性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有什么用 对中国的意义

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天眼”实现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望远镜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未来3年至5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在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天眼”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中国天眼”身形四大特点

反射面由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30吨的馈源舱通过6根钢索控制,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

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它1分钟就能发现的星体,即使把坐标提供给百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方也要9分钟才能看见。

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通常我们出外旅游归来,都会给自己和亲朋好友们买一些旅游纪念品,于朋友是一个好礼物,于自己则是给自己的这段旅游经历添加了一个实物载体,哪怕是一捧细沙,也能让你在看到它的时候想到这段回忆。到旅游文化来看看旅游纪念品的意义吧。

可能感兴趣》》中国十大污染城市

旅游纪念品不是单纯的商品,它浓缩着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沉淀着一次旅行的记忆,它证明了你到这个地方一游过。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礼品,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有人比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典雅华丽,有极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

旅游纪念品指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能反映旅游地的特色,浓缩了地域和民俗风情,沉淀着旅行的记忆。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它是该旅游地独有的特色商品,在旅游市场上具有独占性的商品。而购买纪念品是旅游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旅游纪念品,在通俗意义上指的是和旅游业相联系的一系列带有旅行纪念意义的商品。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这种“享受性”,主要是旅游观光中的审美享受。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有了业余时间与消费支出去满足这种精神享受,故旅游活动日兴,旅游人数剧增,旅游业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启用后,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主要用于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文化部将专门制定相关规定,规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使用。那么,我们来民族文化看看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

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标志。该标志主要用于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

标志诞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

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启用后,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主要用于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文化部将专门制定相关规定,规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使用。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