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涣卦给人的暗示(易经风水讲堂)
目录:
风水涣卦给人的暗示
易经风水讲堂
易经译文及讲解
风水涣变山水蒙
风水涣59卦详解
周易泽火革卦详解
山水蒙风水涣
北宋
风水涣卦给人的暗示
1、《涣》卦并不是历来易学界注释的“涣散”,而乃“涣涣然”之义,它谈的是如何发展壮大自己。它里面谈了如何用“拯马”来补救自己,如何不 失时机的“涣奔其机”,以及如何“涣其躬”、“涣其群”、“涣汗其大号” 、“涣王居”诸问题。
2、《涣卦》象征涣散:顺畅亨通,贤明的君主去祠庙祭祀神灵以祈求保佑,利于渡过大川河流,利于坚守中正之道。《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象辞》说:《涣卦》的卦象是坎(水)下巽(风)上,为风行水上之表象,象征涣散、离散。先代君王为了收合归拢人心便祭祀天帝,修建庙宇。
3、九二,处在涣散之时,要迅速脱离险境,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悔恨便会消失。《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象辞》说:“涣散之时,要迅速脱离险境,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脱离了危险,消失了悔恨,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4、六四,尽散朋党,因而有大的吉祥;同时,它又能化解小群而聚成山丘一般大的群体,这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象辞》说:“尽散朋党,因而有大的吉祥”,表明无自私自利之心,品行光明正大。
易经风水讲堂
1、风水涣(长期这样衣食无忧以后,他就会涣散,没事找事。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不分白天黑夜,什么时候高兴就什么时候去玩,什么时候饿就什么时候去吃饭,生活就没有规律,这个涣就没有了规律)
2、决策:为了开拓事业,必须使用积极的手段,克服和战胜内部不团结的弊病。自己要除私心,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切莫介入是非争端之中。这样,可以重新获得安定的局面。在良好的环境里,各项事业前途光明。
3、经商:市场状况混乱,方向不明。适当的冒险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须公正无私,克制私欲。争取有实力者的合作和支援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从卦象看,无财星、官星。建议90天后重新起卦。要防破财败家之灾。如果五要发动,无财运有官星,但官星不旺并受克。如果二要发动,财星都有,但要靠自己辛苦奔波去获得。
4、【原文】涣①:亨,王假有庙②。利涉大川。利贞。【译文】涣卦:亨通,因为君王亲临宗庙,禳灾祈福。并利于涉水过江河。这是吉利的贞卜。【注释】①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巽上)。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巽,巽为风。风行水上,推波鼓澜,四方横流,所以卦名曰涣。涣,《说文》:“水流散也。”用以喻君王乘德教之舟,乘风破浪,宣布四方。②假,借为格,至。有,汉帛书《周易》作于。此处有亦用同于。【原文】《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①,柔得位乎外而上同②。“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③。【译文】《彖辞》说:涣卦,有亨通之象。因为九九五之爻分别为内外卦之主爻,像君王居位,大权在握,指挥灵通,而且百僚守职,顺从君王。“王亲临宗庙祭祀”,说明众星拱卫,君王处于天枢之地。所谓“利于涉水渡河”,比喻君王以“德教”为舟,破浪穿行,所向有功。【注释】①刚来而不穷,本卦九二阳爻,为刚,居下卦中位,九五阳爻,为刚,居上卦之中位,分居内外卦之主位,是中正其位而四向可通之象。像君王居位用权,安稳灵便。②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本卦六四阴爻,为柔,居外卦之阴位(第四位为阴位),是柔得位而处于外。初六四阴爻,分别处于九九五阳爻之下,有柔刚相应之象,所以说“上同”。像百僚守职,拥戴君上。③乘木有功,本卦上卦为巽,巽为木,下卦为坎,坎为水,乘舟渡水,平安无事。【原文】《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译文】《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坎,坎为水。风行水上,是涣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从而享祭天帝,建立宗庙,推行尊天孝祖的“德教”。【原文】初六:用拯马壮,吉①。《象》曰:初六之吉,顺也。【译文】初六:洪水突来,因而乘马逃避,匆促跌伤,幸免淹亡之祸,吉利。《象辞》说:初六爻辞讲的吉利,是因为初六阴爻居九二阳爻之下,有阴柔顺从阳刚之意。像马顺从人意。【注释】①用,因。拯,声假作乘,乘骑。壮,借为戕,伤。沙少海先生说:本卦“是一个讲水灾的专卦。……全部爻辞,都讲与水灾有关的事情,讲洪水成灾,冲毁房屋。中间提到殃及人畜。最后提到人们要吸取教训,加强防范,以免灾难重临。”细绎各爻,此说有理。《象辞》所释与此大有出入。【原文】九二:涣奔其机①,悔亡。《象》曰:涣奔其机②,得愿也。【译文】九二:洪水奔涌,冲毁房基。性命无虞。不章中之万幸。《象辞》说:荡涤冲刷其污垢,正是心中所愿。【注释】①涣,洪水。奔,借为崩,冲毁。(采沙少海先生说)。机,惠士奇《易说》谓当作兀。《说文》:“兀,下基也。”这里指房基。②涣,《象辞》释为冲洗,冲散。机,当借为迹,污迹。与经意有别。【原文】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译文】六三:洪水冲到身上,幸免于难,尚可庆幸。《象辞》说:冲刷他的身体,说明其人志在教育他人,治理国家。【原文】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①。《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②。【译文】六四:洪水冲向人群,然而十分幸运,因为人群聚集在山丘上,洪水只能淹到山脚,否则其后果是平常难以想像的。《象辞》说:冲刷大众百姓,说明君王德教广施,教化大行。【注释】①群,人群。丘,山丘。匪,读为非。夷,平常。匪夷所思,犹言不是平常可以想见的。②光,借为广。【原文】九五:涣汗其大号①,涣王居②,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译文】九五:洪水横溢,淹没国都,淹及王宫,牵好人员早巳撤走,没有大的灾难。《象辞》说:王宫没有遭遇灾难,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位尊且正,自然无灾难。【注释】①涣汗,水势盛大貌。大号,国都。②涣王居,犹言洪水淹及王宫。【原文】上九:涣其血去逖出①,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②。【译文】上九:洪水退去,忧患消除,但仍须警惕,加强防范,这样就没有灾难。《象辞》说:有血光之灾,走开,远远地走开,这样就可远离灾害。【注释】①血,借为恤,忧患。去,清除。逖,通畅,警惕。出,产生。②《象辞》以“远害”释此句,盖其句读有异。当理解为:“涣其血,去,逖出。”释血,为血光之灾。释逖为远。
易经译文及讲解
1、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 无首,吉。
2、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 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3、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 故曰:乾:元亨利贞。」
4、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风水涣变山水蒙
1、译:古圣人对于世界未来命运的忧虑,真是太强烈了!他们必定先于众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原理,等到众人都能了解之后,便开始教大家如何去运用。因此圣人能以‘阳九阴六’来定义宇宙万物之表象,接着又以文字来注明其含义,以此来推断其吉凶。
2、原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糸因縕交感,變化不窮。形一受其生,神一發其智,情偽出焉,萬緒起焉。
3、译:64个卦象,384个上下爻,都能与事物的性情命理相契合,能反应出事物的种种变化。将它们分散在事理中,则有万种可能;将它们统归于天道内,则无二种可能。因此,“《周易》有了太极,而生两仪”。太极,属于天道;两仪,属于阴阳。阴阳,合成则为道。所谓太极,就是无极。万物从它出生那刻起,便背负着阴而怀抱着阳,其中都蕴藏着太极,蕴藏着两仪。它们相互交织感染,以致无穷变化。形象从太极而衍生,神智因太极而聪明,真情实感由此产生,各种端倪由此出现。
4、原文:《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業,故《易》者,陰陽之道也;卦者,陰陽之物也;爻者,陰陽之動也。卦雖不同,所同者奇、耦;爻雖不同,所同者六。是以六十四卦為其體,三百八十四爻互為其用,遠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暫于瞬息,微於動靜,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義焉。
风水涣59卦详解
1、旅者,谓失其本居,寄养他方也。旅卦象征行旅、羁旅之意。行旅之时,能以谦柔小心之道处之者,则可获亨通,若刚大亢盛者,则难得顺利。而行旅虽小事,却不可苟且轻率,当谨守正道,方可获吉。
2、孔子一听哭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而孔子后来一生的经历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一个火山旅卦把孔子的一生命运做了一个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于是孔子在年近五十岁开始发奋研究周易,并对周易进行祥细注解,后人称其著作为“十”,易经在孔子讲解注释之后,后被历朝历代儒家学者典范,成为四书五经中群经之首。
3、人的前途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虽集大道于一身却不能推行于天下。这对于有圣人之道,又希望将自己的思想推行于天下的孔子来说,不建功立业是非常痛苦遗憾的事情,所以孔子占此卦并非是大吉之卦象。从此以后孔子发奋研究易经,易经也就成为四书五经中群经之首。
4、旅卦为什么会让孔子对着自己的学生就掉下泪来?卦辞是:旅,小亨,旅贞吉。旅行的路上,可不是游山玩水,古代没有今天的交通发达,出门一趟,何时雁归来,就不知道了。所以,逆旅总是悲伤和惆怅。孟浩然在放逐襄阳的旅途上,“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张继在枫桥夜泊的旅途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马致远在古道断肠的旅途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旅途,在遥远的古代和今天芜杂纷纭的竞争时代,总是悲伤,失意,落寞,无人问津,凄雨冷风,郁郁寡欢,无所容身,满腔愁绪。孔子在“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旅途上,大家都知道了,就不细说了。
周易泽火革卦详解
1、《革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兑(泽)上,为泽中有火之表象。大水可以使火熄灭;大火也可以使水蒸发,如此,水火相克相生,从而产生变革。君子根据变革的规律制定历法以明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用黄牛的皮革牢牢地捆绑住”,因为初九在卦的最下位,位卑微而不可能有所作为。
2、“在己日进行变革”,必然会有好的功效。“对于变革的言论,要多次研究周密考虑”,其他的路是没有的,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只有走变革的道路。革除旧的事物,这样做是吉祥的,因为这符合变革的志向。
3、“伟大的人物像猛虎一般进行变革”,表明变革必然成功,其美德光照天下。“君子像有斑纹的豹子那样进行变革”,说明君子协助有道德的大人物一起变革,必然使变革的成就更加光辉灿烂;“连小人也顺应变革改变旧日倾向”,说明大势所趋,小人也不得不顺从君子的变革。
山水蒙风水涣
1、【解说】涣,散也。述明当散则散,且散不可以乱,以及散和聚的转化关系。“序卦传”说:“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意思是说通而喜悦之后疑惑消散,所以在兑卦之后接著是涣卦。涣是离散的意思。焕,下卦“坎”是水,上卦“巽”是风,风吹水上,形成水波离散的现象,就好像民心所向,危险来临时,四散而逃,所以称作涣卦,象徵喜悦使郁闷涣散。是说事物发展到应当涣散的阶段,就应涣散,才主亨通。但是当涣散到某种程度,影响到事物的正常发展,涣散就成为障碍。卦辞接着说:“王假(至)有庙”,王至庙祭祀,是聚享鬼神,以求佑护,收和归拢人心。涉大川是历艰险的大事,如果人心涣散,大川就无法涉过,险难就无法消除。相反,正须人心相聚,群策群力,才能有成。卦辞明白地指出散是为了有利于聚,涣着眼于以涣疏导,排散求聚,这是本卦的卦义,深合治国之道,具体要求则是必须行之以正。本卦示人:散不可乱,排散是为了聚。
2、【解说】初六以阴爻居阳位,失位有悔,用壮马来拯救,就可使悔亡而获吉。初六焕之初,用拯马壮,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在离散到来的时刻,我们要抖擞起精神,要效仿健马那样,既能负重前行,又能无怨无悔。同样,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从容应对世事的无常,才能经得起风浪。本爻示人:力量薄弱需效法健马走出焕境。
3、【解说】九二刚爻得中,“六三”与“六四”,两个阴爻同心同德,所以亨通。涣奔其机:九二失位有悔。在涣散中急往宗庙,伏于几案之下,诚心祝祷,得悔亡。到宗庙祈祷,获得神的保佑,使人民看到了诚意,因而感化,再重新聚结,就能像涉过大河般,有利于冒险犯难,所以也有挽救涣散的含意。本爻示人:坚守正道吉祥。
4、【解说】六三有涣散于自身而无悔恨之象。从卦象看:涣,六三失位,应有悔,与上九易位,失去六三原身,为上九来内为九三,六三往上成上六,都得正位,成正应,得以无悔。本卦示人:身陷险境动变无悔。
北宋
1、世之方治也,如大川安流而就下。及其亂也,潰溢四出而不可止。水非樂為此,蓋必有逆其性者,泛溢而不已。逆之者必衰,其性必復。水將自擇其所安而歸焉。古之善治者,未嘗與民爭,而聽其自擇,然後從而導之。渙之為言,天下流離渙散而不安其居,此宜經營四方之不暇。而其彖曰王假有廟,其《象》曰先王以享于帝立廟,何也?曰:犯難而爭民者,民之所疾也。處危而不媮者,眾之所恃也。先王居渙散之中,安然不爭,而自為長久之計。宗廟既立,享帝之位定,而天下之心始有所繫矣。剛來而不窮者,九二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六四也。渙之得民,惟是二者,此所以亨也。然猶未免乎渙。王假有廟,謂五也。王至於有廟,而後可以涉大川,於是渙始有所歸矣。有所歸而後有川,有川而後可涉。乘木,乘舟也。舟之所行,川之所在也。
2、九二在險中,得初六而安,故曰「用拯馬壯,吉」。明夷之六二,有馬不以自乘,而以拯上六之傷。渙之初六,有馬不以自乘,而以拯九二之險。故《象》皆以為順,言其忠順之至也。
3、上九之有六三者*,以應也。九五之有六九二之有初六者,以近也,皆有以群之。渙而至於群,天下始有可收之漸。其德大者,其所群也大。其德小者,其所群也小。小者合于大,大者合于一,是謂渙其群也。近五而得位,則四之所群者最大也,因君以得民,有民以自封殖,是謂丘也。夷、平也,民之蕩蕩焉,未有所適從者也。彼方不知其所從,而我則為丘以聚之,豈夷者之所思哉?民之所思,思夫有德而爭民者也。
4、汗,取其周浹而不反也。宗廟既立,享帝之位定,而大號令出焉。其曰渙王居,何也?《彖》曰:「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渙然之中,不知其孰為臣、孰為主。至於有廟,而天下始知王之所在矣,故曰渙王居,言渙之中有王居矣。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