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风水

事业

阆中古城风水(风水老黄历)

目录:

阆中古城风水

风水老黄历

阆中风水博物馆

阆中古城值得一去吗

阆中古城风水

1、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时期,阆中的古代天文学家放下极点观测太阳,根据极点和阴影的长短确定“夏至”和“冬至”,还根据一年中昼夜的变化确定“春分”和“秋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立春、雨水、蛰等二十四节气。和20多人一起制定了中国之一部历法《太初历》,把正月确立为一年的开始,形成了华人世界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因此,阆中被视为“春运之源”,落霞红被后人称为“春运老人”。每年的春节,阆中都会有一个“春节老人”,走在街上,给孩子们发糖果。

风水老黄历

1、“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开放式的环境,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种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它对环境的分析是开放式的,因此有可能更进一步地发展新内涵;其次,它引导人们对外部形态及影响进行使用和控制,强调人类可以预见、控制整个宇宙,并有能力改造世界。这或许能为我们建构一个可意向的、同时又不压抑的环境提供一些方法和线索。”

2、这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KevinLynch)在其著作《城市意象》(TheImageoftheCity)中对中国风水理论的理解,尽管感觉他已摸着了中国风水理论的门儿,但理解仍然是抽象的,空洞的。

3、2004年艰难创立,如今已成为阆中古城著名旅游景点之一。“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风水馆外的院墙上喷绘着《中国国家地理》风水专题的标题作广告语。张继军认为,单之蔷这句话道出了中国风水的所有魅力。

4、中天楼,古城阆中风水第一楼,它位于古城纵横中轴线交汇处,以应“天心十道”之喻,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中天楼下,小伙子每天都在这里捏面人。这种面人是阆中特色产品,称为“阆中面”。张飞、诸葛亮、红楼十二钗,没有捏不出来的。吸引了众多游客。

阆中风水博物馆

1、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历代均于此设郡、州、府、道、军治所,为川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阆中有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风水博物馆,可以单独买票或者买通票进入,了解和体验我国古老传统的风水文化。

2、风水,古代称堪舆,也叫地理。最早的风水概念是人们对居住(阳宅)或者埋葬(阴宅)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后来演化为为达到人的生存环境和周边自然环境和谐,达到“天人合一”这样一种状态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对于一个城市“风水”来说,就是以人为中心,通过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达天地人三者协调。“风水”理论还是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在很多古村落、古城建设中都有“风水”理论的体现和应用。

3、就阆中的地理地形来看,处在大巴山脉和剑门山脉与嘉陵江的汇聚处。迎山接水,古城建在山环水绕的“U”形冲积州上。阆中古城也因这山、这水,至善至美,自然天成,成就了独具特色的风水古城。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附会古城的风水学中的复杂意向,仅从环境和舒适度来讲,是个好地方。

4、看风水要“勘天舆地”(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与天文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自汉唐时期,阆中就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天文学中心,这里也聚集了许多天文学家。汉武帝时期阆中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参与了现存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太初历》编制,《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使用了189年。也是从《太初历》开始,把每年岁首“正月”固定在春季(之前可能在秋或冬季),才有了“春节”一说。落下闳被阆中人称为“春节老人”,阆中为“春节文化之乡”也源于此(见我发过的内容)。

阆中古城值得一去吗

1、2011年1月14日,来自全国24家主流媒体及30家知名旅行社,参加了由阆中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阆中旅游产品展示会。当日上午四川省旅游局授牌阆中“天宫院”国家4A级风水文化景区。这是阆中成功创建的第二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2007年成功争创4A级的阆中古城,是全国“四大古城”之一,已经具备了冲击国家5A级景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的基础和条件。而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是国内4A级景区中唯一一个以风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胜地。作为一个县级城市,有这样的资源,取得这样的成绩,无论在四川还是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3、阆中市委***蒲芝龙展会上发言表示:“近年来,我们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确立了“文化名城、旅游之城”的城市定位和“旅游龙头、工业支撑”的产业定位,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旅游,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精品景区,努力推动阆中在川东北、在中国西部脱颖而出”。

4、2006年以来,阆中先后荣获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十大最美古城、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等多项殊荣。2010年,来阆游客达到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8%。阆中旅游已成为南充旅游的龙头和四川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论留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