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的月份表-星座运势查询每日更新:
藏传佛教是传统佛教的一个分支,它的诞生对藏族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藏传佛教已经融入到藏族人民的生活当中去了。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吧!
人类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经历了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知、适应。改造和再创造,从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学者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文化的含义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自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学产生以来的一二百年中,就出现了几百种对文化的不同定义,至今仍未有哪一个定义被公认为标准。这恰恰反映出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然而,人类毕竟是有共性的,文化的差异再大也不会超出以下三个范畴: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外部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这三个范畴发展出来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也就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框架。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对这三种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式,以及对三者的不同侧重上。
藏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世代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因而,注重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追寻生命的真谛便成为藏族文化显着的特点。精神文化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佛教自7世纪传人藏地以来,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作为藏族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引导、影响着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戒律存则佛法存,戒律灭则佛法终”,藏传佛教戒律既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藏传佛教思想的具体体现,故而在庞大的藏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其影响广泛而深刻。
一、佛教戒律对藏族精神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戒律对藏族伦理道德的影响
哲学意义上的“道”是指天地万物之所以生之总根源;“德”是一物之所以生之道理。伦理学意义上的“道”指处世做人的根本原则,即人之所以为人所应有的根本原则;“德”指修道所得,即人遵循为人之道,坚持行为准则所形成的品质、境界和收获、体验。“道德”两者合起来使用,指人类的行为合于理,利于人。西文的道德(morality)一词源于风俗(mores),含有社会风俗和个人品性两层意义。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伦理与道德具有大体相同的意义,均突出了行为准则在人们行为中的重要性。
稍有不同的是,伦理并未突出人们个体的心理、品质。所以,有人把伦理称为客观的法,指社会道德;把道德称为主观的法,指个人道德。而实际上,由于道德既是社会的又是个人的,伦理也包含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所以伦理和道德常被当作同义词,而更多时候则是“伦理道德”连称出现。
我们在上文中已介绍过,佛教戒律是一种行为准则,它既对修行者个人的品行作了严格的规定,又制定了调节僧众社会的规则,同时还提出了如何处理僧团这个小社会与整个世俗社会的关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佛教戒律与伦理道德在监督个人行为和调节社会行为上所起的作用是相似的。不同的是,佛教戒律所针对的是一个特定的个人和群体。藏族社会几乎全民信教,佛教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佛教戒律所规定的行为准则便成为全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是随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剩余劳动和私有制的出现,进人奴隶社会时期后才形成的。与原始道德的意识混沌朦胧不同,此时的社会道德已成为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道德宗教化,政治道德化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的基本特征。
您可能还喜欢:
布依族丰富多样的布依族酒歌
神奇、精美的白族木雕文化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丧葬文化
达斡尔族的特色服饰文化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实际上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的一个分支,信仰上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在修行方式与戒律上却不相同。本期宗教文化带你们来看看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简称“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
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在藏传佛教的教派中,不单单是宁玛派,连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也都在运用着“本教”中的世间本教仪轨,包括、医学、天文、历算、招财、招寿、替身仪轨、烟供等等,“本教”仅仅在烟供、荟供、火供等方面的各种仪轨就超过了五百多涵,其内容也非常广泛丰富。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着特点。显宗说一切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四宗中以中观为最发达。龙树一系的论典以“正理聚六论”为中心,经过宗喀巴的倡导,中观应成派月称所着的《入中论》最受推崇,成为中观论着的代表作。
《现观庄严论》与《入中论》两书汉文未译,而龙树的《大智度论》藏文未译,因而成为藏传与汉传佛学之一重要区别。西藏密教一般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等四部,而各宗派多以无上瑜伽部的各种教授为主要修行法门。
在神秘的地域,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绚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在这藏传佛教的圣地,一切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自古以来,辛勤的藏族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当时更为盛传藏传佛教辟邪七宝。
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去看看辟邪七宝是什么吧!
1、天珠
天珠又称“天眼珠”,是存在藏地的一种稀有宝石,藏族人民至今认为天珠是天降石,在西藏,天珠还是佛家的宝物之一。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天珠有着崇高的地位,它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仅可以避邪驱魔,同时还能消灾当祸。
2、天铁
天铁是一种金属饰物,材质主要是金、银、铁,或是各类的合金;在藏人的心目中,天珠与天铁,都被看成是驱邪治鬼的神物。他们认为天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上天的恩赐,常常当做吉祥的象征。
3、嘎乌
嘎乌属于小型的佛龛,是一种金属宝盒,通常选用金、银、铜、锡等材质制成,盒上常有镶有绿松石、珊瑚等宝石。常见于西藏佛像的胸前,是一种可以互扣的盒状物。藏族人民常佩戴于颈上,龛中供设佛像。 密宗行人于出门时佩戴,一者祈求本尊加持,二者修法时可取出供奉,为随身之密坛。嘎乌是藏语的音译。盒子里面一般装有小佛像、印着经文的绸片、舍利子或由高僧念过经的药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嘎乌代表西藏叹为观止的工艺技术。
4、九宫八卦
九宫八卦是一种咒轮牌,传说因为莲花大士聚集梵、藏、汉三地破除各种凶煞的镇宅妙宝制作而成。它的外圈通常是十二生肖,中圈是八卦,内圈是九宫。它代表了梵、藏、汉的文化交流,他们传递的精神和藏传佛教的精髓将生生不息。
5、绿松石
绿松石是因为形状像松球而且颜色跟松绿色接近而得名叫做绿松石,也称为土耳其玉。在西藏,被藏族人民称为“绿度母的佛前物”,据说绿松石算是比较古老宝石了,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深受古今中外人士的喜爱。在西藏它象征着天、水、气,金黄色的琥珀象征地、山珊瑚则以血红色出名,象征着血、火、光。整体来看,绿松石、琥珀、珊瑚是可以代表天、地、人的三种宝石,同时也是我国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护身宝石。
6、琥珀
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在西藏,按照琥珀的种类和特征,分为:透明琥珀,不透明琥珀,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花琥珀。不透明的琥珀,传统上习惯称之为 “蜜蜡”,而存在于藏区的就是这个有“千年琥珀,万年蜜蜡”支持的蜜蜡,在藏民的心中,是最为神圣的。
7、珊瑚
珊瑚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地壳的变动,沧海化为桑田。珊瑚颜色由浓到淡有着明显的差异,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宝石之一。红色的珊瑚不但色彩美丽饱满,在藏传佛教中还被尊奉为“辟邪七宝”之首,具有辟邪和尊贵的特性,广受藏族人民的深爱。
我国汉族民间每年有元宵节,盏盏花灯灿烂美丽迷人眼,而在我国西藏地区流行的藏传佛教中,也有一个盛大的酥油灯节,节日来临时人们赏花观灯,载歌载舞,沉浸在圣洁而欢乐的海洋中,那么就让少数民族的节日为你介绍,藏族酥油灯节。
酥油灯节也叫酥油花灯节,时间在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正是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也是西藏拉萨传召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白天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隆重纪念释迦牟尼佛降伏邪魔的日子。
入夜后,大昭寺前摆设桌架,供奉酥油灯及其他各种祭品,满街搭起各种花架,最高的有近十米,低的也有五六米,上面放着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塑象,人们点烧酥油灯进行祝福,赏花观灯,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酥油灯节据传始于明永乐七年,即公元1409年,当时,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于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陈列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邪魔日,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他的做法,每年正月十五各家各户摆酥油花灯,藏语为“坚阿曲巴”,这一习俗相沿下来,逐渐演化成以燃点酥油花灯为主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每逢酥油灯节,除燃点许多酥油灯外,人们还用酥油塑各种人物、禽鸟、兽类、花草、树木等放在特制木架上,与酥油灯同时摆供,灯光照耀之下,可谓是五光十色,灿烂辉煌,夜晚,人山人海绕街观赏,热闹非凡,藏区各地大寺庙所在之处,于是日亦都举行燃灯盛会,形成普遍性的盛大庙会。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