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分别是什么东西(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发掘了什么遗迹)
目录:
魑魅魍魉分别是什么东西
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发掘了什么遗迹
什么是训诂家
婚配属相表大全
魑魅魍魉分别是什么东西
1、魑魅魍魉这个词语,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还是在86版《西游记》的主题曲中。魑魅魍魉古意指的是各种害人妖怪的统称,现在用来指形形色色的坏人。魑魅魍魉分别指的是三种妖怪,为:魑、魅、魍魉。
2、魑,是像龙的黄色妖怪。常年在山林里害人,又有人把它叫做“山鬼”。魑与“螭”字是通假,龙的九个儿子中便有一个叫“螭”,状若龙形,头上却没有角。《法华经》中对“魑”的描述:“魑,山神兽形。”魑是山里的一种神怪,但是外貌却丑陋无比,和凶猛的野兽形象差不多。聊斋中的《黑兽》指的就是魑,据说就是日本的鵺。这种妖怪的习性是将猎物挖坑藏起来,有的地方管这叫虎请客,请的就是魑。
3、魅,通常指的是善于幻化,迷惑人心志的妖精。传说魅是老树幻化成的女子,靠着美色诱惑男性并吃掉他们的女妖。《说文解字》中描述魅是:“老物精也”。诗鬼李贺曾把百年老鸮比作成了精的木魅,容易给人带来灾祸。《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小雷音寺之前,唐僧就曾经被木精幻化的美女们给纠缠住了,最终被猪八戒一顿钉耙刨了根系,这些木精就是“魅”。
4、魍魉,通常指的是水鬼。《搜神记》中记载:“昔颛项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可见,魍魉是居于若水的水鬼,善于在水中兴风作浪。魍魉有为水怪的说法,甚至在孔子的记载中都有。《史记·孔子世家》还提到“罔象”,韦昭注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亦云:“水有罔象。”可见孔子和庄子都将魍魉视为水怪。
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发掘了什么遗迹
1、 千百年来,对于二水中的泗水源流已有基本共识,而对于洙水究竟源于何地,流经何处,洙泗之间又在何处,却是聚讼纷纭,至今争论不休,成为一桩千古疑案。我们有幸生在洙泗之地,沾沐洙泗遗风,如果竟然不知道洙水的所在,实为憾事。因此,有必要对洙水源流重新加以探考,还原真相。
2、 同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洙水出泰山盖临乐山,北入泗”。这一记载与《汉书·地理志》迥异:临乐子山变为临乐山,流经地盖变为发源地,流向由西北变为北,所注河流由池水变为泗水。
3、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提出洙泗合而复分,曲阜的洙水为泗水分流。《水经注》泗水注说:“泗水又西南流,迳鲁县,分为二流,水侧有一城,为二水之分会也。北为洙渎。……南则泗水。夫子教于洙、泗之间,今于城北二水之中,即夫子领徒之所也”。洙水注说:“洙水又西南流于卞城西,西南入泗水乱流,西南至鲁县东北,又分为二水。水侧有故城,两水之分会也。洙水西北流迳孔里北,是谓洙、泗之间矣 ”。
4、 明陈镐在《阙里志》中提出“今洙水”与洙水“古道”的区别:“今洙水与泗水不通,上源在圣林之东,止一沟渎。似古鲁城之隍也,穿圣林而横流过先圣墓前,出林复西南流入于沂,其古道不可考”。
什么是训诂家
1、“训诂”又作“训故”者,通常都以“故”通“诂”作解释,实际上,汉人注书,多名为“故”,据《汉书》卷30《艺文志》载,仅《诗》类就有《鲁故》、《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韩故》。
2、是语言学的观点说明训诂的定义,具有了词义系统的观点,且已经理论化。“训诂”就是“注解”的别名,即“用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通俗的话解释难懂的话”的方法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3、小结:“训诂”、“故训”、“训故”、“诂训”意思相同,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作动词时,指解释字词;作名词时,指对字词所作的解释。虽然最初的“训诂”、“诂训”是指对字词的解释,但后来随着古书注解的兴起,训诂范围的逐步扩大,包括训释字词、串讲句意、分析篇章结构、说明语法修辞、考察典实制度等,也都属于训诂的范畴;但仍以解释字词的含义为训诂的核心工作。
婚配属相表大全
1、名伶,就是出名的戏子古时候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称为伶人,大多身份低微.后唐庄宗李勖从小就喜欢音乐,所以伶人倍受宠爱,成为他的耳目,弄权作势,庄宗由于宠增这些伶人,最后弄得国破家亡。伶人是伎,不是妓。 优伶,现在多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凸出的演艺人员。古汉语里优和伶都是演员的意思。现在伶人或伶多指戏曲演员,有时中文里也会把外国传统戏剧演员称为“伶”,如日本能剧、歌舞伎演员,西方歌剧演员等。“优”很少在现代汉语中指演员,但日语到现在还是把演员称为“优”,如俳优(演员,中文“俳优”本意为滑稽演员)、男优(男演员)、女优(女演员)、声优(配音演员)等。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