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也叫纸鸢,其中鸢是指老鹰。鹞及鸢都是鹰类猛禽,中国古时南方一般把风筝叫做纸鹞,北方把风筝叫做纸鸢。这是因为风筝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纸做成鹰,放飞时真得像一只雄鹰在空中翱翔。香港现仍有纸鸢叫法,显然是来自古语。纸鸢一经发明,便在、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用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的。
中国早期的风筝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大约唐、五代时风筝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云: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清代郑板桥《怀潍县》中的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实际上,对于风筝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一说是风筝始于春秋时期的木鸢;一说认为风筝始于韩信;另一种说法认为风筝源于五代,是李业创造了纸鸢;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风筝始于南北朝侯景之乱时,有羊车儿献计,作纸鸦。
评论留言